刘备的五虎上将【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】之一的黄忠,以古稀之年征战沙场,成为老当益壮代名词。
真正成为“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”的大丈夫,古代有马援,现代有融合华佗和黄忠兵王——校官蒋维平!
具体来说,在第29路军第3师管马处任主任委员,而第29路军的长官就是宋哲元将军。
其实,早在蒋维平年轻时,他就自学医,由中医入手,涉猎西医,为村民看病,对于贫困者他都免费诊治。
加入八路军后,他成为了真正的军医,那时条件异常艰苦,他突破种种困难,殚精竭虑为受伤和生病的军人治疗。
彼时,他又担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9团制药厂厂长。西药不够,他就上山采摘、熬制中药。当中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时,不断摸索自行研制。
他就迎难而上,他只是听人提过硫酸钠,将四处搜集的芒硝,竟然研制出了硫酸钠。
后来,他历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、张家口第251医院副院长、陆军医院副院长,虽然带着副字,却成为了医院的顶梁柱。
据《三国志》和《三国演义》记载,经过分析得出,黄忠64岁投入刘备麾下入川,在219年他以72岁的高龄打赢了定军山之战,斩杀曹操爱将夏侯渊。
蒋维平加入八路军时,已是年过花甲,他不仅当军医,也总是在关键时刻冲到最前线。颇有当年廉颇、黄忠、马援、俞大猷、冯子材的风范。
想当年,刚刚打败日本侵略者,老蒋不思团结合作,建设大中华,却公然破坏停战协定,挑起内战,向解放区突袭。
年近古稀之年的蒋维平,勃然大怒,他激情满怀地写下了请战书,要与老蒋的军队决一死战!
我……近70岁。……常凯申……撕毁停战协定,大举进攻解放区……我虽已年老,但不甘落后,敢和青年们比一比。
蒋维平,1878年出生,那一年出生的还有陈炯明、陶成章、雪铁龙、何玄芝、何香凝、黄炎培、斯大林等人。
蒋维平出生于直隶河间府阜城县蒋庄村,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蒋庄村,本名蒋顺发。
他的父母希望他顺心又发财,也或者是顺利又发达,可他是穷人家的孩子,顺心又发财、顺利又发达是美好的憧憬。
7岁现在的孩子都上小学了,富人家的孩子也上私塾或请家教了,而蒋顺发就开始了劳动生涯。
他那时经常帮着家里拾柴捡菜,有时还会拿去卖,那日子过得既不顺心,更没发财。
15岁,他决定去打工,他第一份工作就是庆和成估衣铺当学徒伙计,所谓估衣铺就是收旧衣服然后再翻新去卖。
虽然收旧衣服比以前生活好一点,但依然改变不了生活的艰难。干了不到一年,就阜城东南关一户大户当长工去,这一干就是四年。
蒋顺发想,大丈夫行走天地间,怎么能一直为人家打工呢?孟子曾说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如今列强环伺,国家危难,家中贫寒,我当学个一技之长,立功于军旅才好。
于是蒋顺发开启了自学郎中之路,同时报名参加了淮军,成为了李鸿章的小兵,想着以后要报甲午之耻!
蒋顺发工作认真,勤学苦练,他很快就脱颖而出,从勤务员逐渐升为班长成为教官,为上级所器重。
可那时的淮军,再有没有当年平定太平天国的雄风,面对列强在中法战争打的吃力,而到了甲午海战更是败的惨不忍睹,李鸿章《马关条约》丢了宝岛,赔了巨钞。
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,北京城再一次被攻占,慈禧西逃,而淮军最后的顶梁柱聂士成殉国,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辛丑条约》,这让蒋顺发无比寒心,偷偷从部队跑了。
淮军当时自顾不暇,对士兵跑路根本也不在乎。倒是后来,被李鸿章认为淮军的希望袁世凯的小站练兵,又开创了新的天地。
戊戌变法失败后,军机大臣荣禄纳入淮军旧部并新募士兵,由洋人军事顾问训练一支新军,这就是武卫军。
武卫军有五部分,中军万人全是满人,由荣禄直管;前军由淮军将军聂士成武毅军改编;后军由董福祥的甘军改编;左军由淮军将领宋庆的毅军改编;右军由淮军将领胡燏棻分定武军扩建而成的新军,其长官就是袁世凯。
武卫军右军袁世凯的实力最强,通过小站练兵由新军发展到了北洋军,正是北洋军的“不作为”才导致清朝的覆灭,民国的建立,因其实力强大,代表中央法统,故而被称为北洋政府。
1912年7月,在清朝被灭5月后,蒋顺发加入了袁世凯的北洋军第三师,隶属曹锟部。蒋顺发加入的骑兵,恒峰娱乐第三师辖团长李殿荣领导的第三团(炮兵第三团团长就是我们熟悉吴佩孚)。
蒋顺发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逐渐从一名小兵成长为骑兵团的一名连长,可这时出现一件大事,蒋顺发被逐出骑兵团。
陆军第一师师长蔡成勋所辖的第一旅第一骑兵团团长,为人嚣张跋扈,作战不行欺压良民倒是在行,甚至发生了一名14岁少女,在军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,因为他有人,这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
这让第三骑兵团的连长蒋顺发非常愤慨,就如鲁提辖同拳打镇关西一样,蒋顺发挥拳把第一骑兵团团长胖揍了一顿,为可怜的少女出了口恶气。
1920年7月,北洋皖系军阀段祺瑞组建了定国军,他自任总司令,参谋长是收复外蒙古的徐树铮,下设边军第1、3师及第1混成旅,直辖陆军第9、13、15师。
8月蒋顺发就加入了定国军的直辖军,万万没想到段祺瑞与吴佩孚之间的直皖战争,导致定国军受到重创,其边防军被打的七零八碎的。从此,段祺瑞的军队也就一蹶不振。
1926年段祺瑞制造了三·一八惨案,刘和珍被杀,鲁迅先生曾写文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并因此下野。
尽管段祺瑞下野了,他的军队也被别收编,蒋顺发在读到鲁迅文中所说的“沉默呵,沉默呵!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”,放弃了骑兵团长一职,他回到家乡石楼村学医务农,开了诊所悬壶济世了,这就是1929年2月的事了。
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,这就让他立即想到他青少年时期发生的甲午战争,非常愤慨,也就主动宣扬爱国精神,并寻找时机再次入伍。
在哪里动荡的社会里,他没有知道入伍的机会,但却结识影响他终身的李向前。李向前是北平地下党员,别看李向前是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,九一八事变发生后,他寻找时机提刀就砍死了七个日本兵。
蒋顺发在李向前的影响下,在村里组织起了自卫团,自任团长。由地主、乡绅为自卫团提供物质供应,蒋顺发购买火枪、扎枪、大抬杆等武器,平日详细操练。
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日军真的来了,而宋哲元国民革命军第29军,招兵买马。蒋顺发立即投军,可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,宋哲元的军队都被打散了。
回家给人看病,可日本人来了怎么办?日本人杀戮怎么办?汉奸为虎作伥怎么办?
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,1937年9月,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,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站教堂事件。
教堂成为了民众的避难所,他们想着日军有底线,不会打扰宗教的宁静。谁曾想,日军丧心病狂,避难的几百人,他们杀害了八九十个人。
蒋顺发本不信教,看到这种情况,他挺身而出,自任牧师,继续组织自救。还遭到了盗匪胡振海派人作恶,他们很可能就跟日本一伙的。
胡振海派了12人,砸他的家,打了他夫人程德贤,就连他自己也被掳走了。胡振海想让蒋顺发跟着他干,当他的军医。蒋顺发看到这些盗匪根本就是一种乌合之众。
假装同意,然后趁机躲到其夫人的娘家亲戚躲避,即使这样胡振海也三番五次找到,搞得烦恼不已。
直到1938年3月,他听说第120师359旅房涞涿联合县游击支队长包森就在不远处。他激动不已,感觉自己大干一场的机会来了,他让女儿蒋淑环写了份申请书,里面明确表示“为抗日救国,我志愿加入八路军”。
他担心胡振海发现这份信,更担心被日伪军发现,于是他化名姬宾礼,带着义子蒋志刚(来自东北的孤儿,投靠了蒋顺发),历尽千辛万苦,突破日伪军的层层封锁,找到了组织,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。
这时的蒋顺发,已经60岁了,他的精气神如同精神小伙一般,颇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。
5月,在傅伯英的介绍下蒋顺成为了一名党员,也就是从那时开始,他改名蒋维平。
在军队,他主要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,为军人看病,因为业务精通,组织能力强,很快就成为了卫生院院长,还担任房县联合县九区救国会主任。
他为解决边区缺医少药的情况,身为院长经常收集民间药方,和大家爬高上低到山中采药,更为附近许多群众,名流看病。
1943年,64岁的蒋维平积极响应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号召,先后在南泥湾、九龙泉开荒种地。
65岁他又担任359旅719团农场场长,这个老头干起活来,简直就是拼命三郎,比年轻人还利索,还有劲。大家都说,要不是您有这胡子和皱纹,还以为您是18岁的精神小伙子呢!
他总是说:“难道有胡子就不是18岁的小伙吗?我就是老小孩,人呢不可貌相嘛!”大家笑成一团。
在他的带领下,农场大丰收,他更是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英雄和劳模,受到毛主席的嘉奖。蒋维平医术高超,工作上有一套,在生活上更是侠肝义胆,助人为乐。
大家还记得,他当初拳打犯的团长而被开除军籍的事吧。他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,免费为人看病,收留孤儿,他的义子就是这种情况。
蒋维平曾用一个月的工资,让一个从河北逃难的丫鬟成为自由身,这名丫鬟后来成为了八路军卫生队的护士,嫁给了副营长。
1955年9月,董占林被授予上校,蒋维平被授予少校,蒋维平成为开国授衔军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——77岁的高龄!
蒋维平少校捋了捋他的胡子,为董占林上校点赞,真心为他高兴,表示后生可畏,前途不可限量!
如果您仔细看蒋维平的授衔照,就发现这位仙风道骨的老人穿上授衔的军装,威严不乏仙气,那种感觉就像姜子牙穿上当代军服一般。
在授衔前,他发现自己老领导爱留胡子的王震都把胡子刮了,心里不免咯噔一下。
对一个军人来说,仪表非常重要,可从蒋维平当兵以来,他那可爱的山羊胡子从来都舍不得刮,他德高望重能力强,他的领导也默许了他。
可如今要授衔了,这胡子是刮还是不刮呢!蒋维平一生就爱留胡子,也就这点爱好了。
毛主席听闻后说,沈钧儒沈老胡子比您大三岁,您蒋老的胡子也不比沈老的胡子差嘛!这么好的胡子,可是剪不得地 ,您可是特例哦。
1958年4月,唯一留有胡子的贺龙元帅在张家口接见了80岁的大胡子老寿星少校蒋维平。
1960年,以82岁的高龄晋升为中校,成为了古往今来年龄最大的中校军人。
1964年7月12日,因患脑栓塞合并肺气肿医治无效,蒋维平在张家口二五一医院逝世,享年86岁。